当前位置:
习语“聊”亮丨关于聊城市促进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的思考(孙青)
时间:2022-12-09
字号: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为沿黄省市高质量发展开启了新的路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并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

我们要全面系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抓住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机遇,立足聊城实际,发挥文化旅游特色优势,努力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聊城力量。

科学谋划布局,加强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的带动力。从国家层面来讲,可成立黄河文化旅游带综合协调机构,协调和统筹整个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编制和实施黄河文化旅游带总体规划,研究、协调和解决建设过程中的政策落地、项目实施、产品规划和营销宣传等重大问题;引导各省、市、区在公共设施、旅游路线开发、景区建设、媒体宣传、人才交流等方面加强沟通合作。从地方层面来讲,既要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意识,加强地方融入国家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的协同发展能力,从整体文化旅游规划上积极服务、对接并融入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并主动争取国家政策、项目、资金和人才支持;又要立足各自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打造具有地方印记、地方风格的黄河文化旅游带。

不断丰富产业业态,凝聚黄河文化旅游带的竞争力。要根据游客的不同需求,开发具有黄河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如黄河民俗、黄河主题露营、黄河文化度假区、传统农耕文化体验示范区等,创新丰富游客体验;完善黄河自驾游交通体系和黄河文化旅游长廊建设,开通旅游专线;结合黄河沿线标志性文化景观,形成历史遗迹游、黄河风情游、特色小镇游、红色文化游和康养游等不同主题,把沿黄文旅资源串珠成链,提高竞争力;注重从历史文化、名胜古迹、非遗产品、民俗文化等角度出发,生产设计更多优质的黄河文化创意产品,打造黄河文化创意产业链。

注重传承保护,夯实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的内生动力。要摸清聊城黄河文化遗产家底,对濒危遗产进行抢救性保护,积极融入黄河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九省区联动,将聊城打造成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廊道的重要节点城市。在现有文化博物馆展示的基础上,开辟主题展览板块,系统展示黄河聊城段的自然风貌和历史文化。立体推进黄河国家森林公园的改造提升,结合生态农业、旅游业,打造可观可感可体验的黄河生态功能区。加快接入黄河旅游资源和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库,通过大数据、虚拟现实等现代科学技术,将聊城特色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保护和活态展示,丰富数字文旅产品供给。

突出品牌建设,扩大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的影响力。“两河之约”城市旅游品牌是聊城文旅发展的创新定位,突出“两河”文化,打造“两河之约”特色品牌体系,将是扩大聊城市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有力抓手。要系统梳理、深度挖掘“两河”文化资源,以黄河与运河交汇区为主要特色,依托古城、古迹等丰富的人文资源,建设一批展现“两河”文化的标志性旅游目的地。要继续办好现有的文化旅游节会,并通过提档升级,进一步扩大聊城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鼓励各县(市、区)文旅资源集中开发、联动发展,打造“两河”国家遗产廊道或文化廊道,围绕“两河”文化重点规划和建设若干文旅特色小镇,使“两河之约”文旅品牌支撑及内涵更加丰富。

(作者系中共东阿县委党校教研室副主任、高级讲师,“羡林学者培育工程” 入选专家,聊城市社科理论界宣讲服务队成员

(原载《聊城日报》2022年11月30日第六版)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