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习语“聊”亮丨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韩晓辉)
时间:2022-12-12
字号: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供了指引和遵循。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文化软实力提升的指导思想和核心内容,意识形态影响力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也是文化软实力的本质体现。当前,网络已经成为很多人获取信息的主渠道,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但运用网络空间的主体是现实的,这些现实主体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倾向各异。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形成正确的网络舆论导向,凝聚广泛共识,形成强大合力,确保国家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所以说,文化自信是应对意识形态领域内斗争的有力武器。新时代,新形势,全面做好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必须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意识形态阵地,更好地筑牢意识形态安全之基。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刻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提出坚定文化自信并将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把文化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被突出的重要关键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适应新时代提出了新要求。
新时代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这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阶段取得成功的关键和保障。要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牢牢抓在手里,更好巩固和发展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凝聚力,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不断坚定广大干部群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汇聚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
新时代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地位。要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要把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作为研究重点,要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提炼出来,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学术研究、教材编写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新时代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要把凝聚民心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为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服务。”要始终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意识形态工作的全过程,以人民对文化建设的认可度和满意度作为检验标准,坚持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作者系聊城市委党校文史教研室副主任,“羡林学者培育工程”入选专家,聊城市社科理论界宣讲服务队成员
(原载《聊城日报》2022年11月30日第六版)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