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语“聊”亮丨略论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杨晓晖)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党中央为加强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依托阵地、创新拓展党的理论走进基层常态化的有效路径,具有政治功能、教育功能、文化功能、共建共享功能和实践功能。新形势下,“六个新聊城”建设,需要多措并举促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质扩面、提档升级。强化党建引领,夯实文明实践组织保障体系。突出思想价值引领,形成文明实践与党建双向提升的格局,深化实践活动、拓展服务功能;合理赋权,健全由市级牵头抓推进、县级具体抓落实、镇村直接见实效的工作责任制,强化资源整合机制和协调运转机制,用好资金支持保障机制等。加快建设高标准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加大力度推进“实践中心——实践所——实践站——实践点”四级阵地;强化考核权重,增加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考核中的权重,实现全域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提质增效。加强文明实践与“两创”融合发展,成为“以文明新风立德润心”的阵地。进一步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与聊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融合的有效路径。深入挖掘本地特色黄河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资源,通过“讲、评、帮、乐、庆”形式展现出来;结合争创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与打造成特色鲜明的文旅高地结合起来。畅通资源链接渠道,促进高效互联互动发展。全面整合盘活现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把握好党政领导推动和整合发挥社会力量的关系;实施文化引领攻坚突破,综合统筹使用现有的红色文化资源、绿色生态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和各种民生资源。推进全市“蒲公英之约”行动,实现文明单位、学校与实践站阵地共建提升;积极培育正向志愿文化,通过持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十百千”典型培育推广行动等措施,完善激励嘉许措施。发挥信用管理的激励作用,以社会信用建设作为激活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内生动力,探索完善聊城市“信用+美丽乡村”“信用+志愿服务”等新机制。深度融入中心工作,有力推动全域治理工作。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六个新聊城”建设共融共建,进一步发挥在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等方面的作用,引导志愿者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与文明城市长效管理同频共振。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不断深化拓展,必将促进聊城市意识形态领域建设、城市发展软实力持续提升。(作者系东昌府区委党校正高级讲师、机关党支部书记,聊城市社科理论界宣讲服务队成员。本文原载《聊城日报》2022年10月18日第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