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泱泱中华文明传承赓续五千余载,孕育形成了辉煌灿烂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这一伟大命题,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两创”方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相结合,形成了完整的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观,为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新时代新征程中,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就要深入贯彻“两创”方针,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铸就文化新辉煌,培育发展新动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第一,贯彻“两创”方针就是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新时代伟大实践,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铸就中国文化新辉煌。创新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国辉煌灿烂的优秀文化产生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创新创造。中国历经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的发展演变,形成了不同时期的文化特色和价值系统。然嘉道以降,封建腐朽、列强霸辱、帝国入侵、民族危难,西学东渐,文化发展每况愈下,以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为代表的拯救民族文化的革新运动此起彼伏。新中国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这一伟大命题,毛泽东主席提出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双百”方针,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思想。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两创”方针,重点在于坚持“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的有机统一,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发展理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二,贯彻“两创”方针有利于发挥文化资本效能,提升文化生产力水平,培育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层驱动力。文化资本是包括文化能力、文化习性、文化制度等文化资源的总和,文化生产力是指劳动者掌握和运用文化资源创造社会财富、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上古的尧舜盛世、西汉的武帝盛世、唐朝的开元盛世、明朝的永乐盛世、清朝的康乾盛世等,之所以使中国闻名于世,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创造了领先于世的先进文化,也深刻体现了文化生产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驱动。因此,新常态的中国经济,要增强经济发展韧性、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就要深入贯彻“两创”方针,创造出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先进生产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持久动力。
第三,贯彻“两创”方针有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气派的文化格局,增强文化软实力和文化竞争力。中华文明曾发挥了引领世界、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的重大贡献。五千多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着先进的哲学思想、博大的人文精神、崇高的价值理念、丰富的道德规范等,尤其是“以礼治国”“以德治国”“以法治国”的治国方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忠孝仁爱,礼义廉耻”的道德准则,“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态智慧,“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改革创新精神,“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开放包容品格,形成了独具中国智慧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因此,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就要通过“两创”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和智慧。
(吴振方: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第三批羡林学者青年计划培育对象)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