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习语"聊亮"|"两创"笔谈:学习儒家思想 体会“仁”的核心(孙丽秀)
时间:2023-04-20
字号:

据统计,“仁”字在论语中出现了109次之多。不清楚“仁”所代表的真正含义,就不能说真正理解了孔子的思想。从形式上讲,“仁”为百德之首,包含“忠、孝、信、直、敬”等等,但又不是具有这些德行就能称“仁”的。从行动上讲,“行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自我修养,即努力提高自身的的道德水平,进而养成符合礼的行为规范(“博之以文、约之以礼”);第二个阶段为利用自己的德行和能力去帮助自己所能影响到的任何人(父母、兄弟、朋友等),也就是行善。第三个阶段就是推而广之,最终达到“止于至善”的终极目标。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第二个阶段。儒家对待社会的态度就是对待家庭的态度,对待父母的态度就是对待老人的态度,对待子女的态度就是对待社会中孩童的态度,对待夫妻、兄弟和朋友的态度就是对待所有人的态度。由内而外,推己及人,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思想努力的方向是尽量能够影响、关爱和帮助更多的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如果树立了这样的崇高理想而且意志坚定,则日常行仁的方法很简单。每一种德行的修养都可以是“仁”的一种形式。

(孙丽秀:东昌学院外国语系副教授,第三批羡林学者青年计划培育对象)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