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最美社科工作者|赵文兰:学术之旅追光者
时间:2022-11-07
字号:

赵文兰,女,文学博士,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外国文学学会理事,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聊城大学“百人计划”高层次人才,第三届“聊城文化英才”。


“家国情怀”——初心的践行者

自1997年留校任教以来,赵文兰长期坚守在教学科研工作第一线,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党的教育事业,怀着深深的家国情怀和历史担当,致力于学生培养和学术研究。

从教二十五年来,赵文兰始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重视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引导学生阅读中外文学经典,进行中外文学和文化对比,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她治学态度严谨,悉心指导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论文,使其领悟论文写作规律,并第一时间进行反馈,成为学生的学术引领人。

多年来,赵文兰一直把学术研究聚焦于外国文学领域,但她深知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意识到外国文学研究应关注中国视域,要构建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外国文学研究新气象,增强国家认同感。近年来,她将研究视野转向中西文学比较,坚持“以我为主”的原则,探究中西文学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互鉴,注重中国文学对外国文学反向赋能的研究。

“诗和远方”——理想的追寻者

作为一名人文学者,多年来,赵文兰一直坚守着“诗和远方”的理想,潜心问学,严谨治学,孜孜不倦地进行着自己的学术追求,把学术研究当作一种超越功利的生活方式。

赵文兰秉持“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科研精神,以强烈的使命意识和极大的热情投身于学术研究工作。对她来说,不存在周末、寒暑假的概念,教学和家务之外的时间,她都用来读书、写作和做课题。每次出差、回老家探亲,都会带着书阅读。多年的学术研究,使她积累了很多书籍,她家里最亮丽的风景线就是一摞摞的书。她很少借书,而喜欢买书,只为能在上面标记。近年来,光买书就花了好几万,但她毫不吝惜,认为凡有利于学术研究的事都值得。她精心构思每篇文章的写作。洗衣、做饭、走路、晚上入睡前,都会思考写作的瓶颈。每当有思维的火花闪现,就赶紧记下来。多年来,她申报了各级各类课题,攻克了重重学术难关。长期的伏案工作,使她患上严重的颈椎病,但无法消弭其学术热情,她依然坚定地走着自己的学术之路,痛并快乐着,因为这源自她志在“诗和远方”的初心。

多年的潜心研究,使赵文兰收获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力。她出版专著《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研究》,在《南方文坛》《当代文坛》《江汉论坛》《山东社会科学》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红旗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科网、中国作家网等转载近20;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等省部级项目4项,其他项目近10;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其他奖励20

“甘为人梯”——学术的传承者

赵文兰注重学术传承她甘为人梯,经常通过学术讲座、座谈或者私下交流等形式,结合自己的学术经历,向学院的青年教师无私分享在课题申报、论文写作、科学研究方面的经验和体会,作他们学术道路上的引路人,帮助他们提升科研素养和学术能力。

赵文兰对学术的执著、坚韧和实干精神,也深深影响了下一代。她的儿子从小就被家里浓厚的书香氛围所熏陶,遨游于中外文学经典作品中,塑就了勤奋、上进的优秀品质,今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聊城一中老校,实现了自己人生道路上的第一次成功跨越。

深谷幽兰自芬芳。在赵文兰的身上,人们看到的是一名普通高校社科工作者对家国情怀初心的践行、对诗和远方理想的追寻、对学术传承精神的坚守,看到的是那超越自我的生命之花、那追求卓越的学术之魂。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