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包心鉴:论孔繁森精神的新时代价值
时间:2020-11-28
字号:

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在我国即将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深入探讨孔繁森精神的丰富内涵,重新认识孔繁森精神的时代价值,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孔繁森同志是从聊城这块丰硕大地上走出来的时代英雄,孔繁森精神是在聊城这块文化厚土上成长起来的时代精神。上个世纪90年代,成立了山东省孔繁森精神研究会,先后在聊城、济南召开过三次孔繁森精神研讨会,对孔繁森精神进行深入探索和梳理,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我至今记忆犹新。孔繁森精神鼓舞了一代人、两代人,我对孔繁森精神非常崇敬。

孔繁森精神既是历史的、又是时代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价值。



一、孔繁森精神在新时代是否还有现实价值?

回答这个问题,当然是肯定的。孔繁森同志虽然离开我们已26年了,但党和国家没有忘记他,人民没有忘记他,历史铭记着他的丰功伟绩和伟大精神。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时,党和国家授予他“改革先锋”的光荣称号;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时,党和国家授予他“新中国最美奋斗者”的光荣称号。这一点就足以说明,孔繁森精神在新时代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价值和深远的时代意义。今天,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孔繁森精神在新时代为什么还具有强烈的现实价值?



第一,新时代仍然需要孔繁森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郁达夫评价鲁迅先生的话:“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一个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中华民族历来是产生英雄、爱戴英雄、崇仰英雄的民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是需要弘扬在不同时代条件下产生的英雄模范精神的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对英雄模范人物个体精神和群体精神进行总结和弘扬。他在浙江工作期间,就亲自总结凝练了红船精神,成为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精神标识。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的制高点上,对中华民族所锻造的新的精神形态进行了一系列新的凝练和阐发。对于孔繁森精神,习近平同志在不同期间也曾经作过不同角度的凝练和阐发:

2002年12月31日,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组织工作会议上讲话中讲到:“孔繁森精神,首先体现的就是老西藏精神。组织上要明察秋毫,让默默无闻、埋头苦干、不求功名、不事张扬的人能够被发现、被承认。”这里,习近平同志主要从如何识别干部、如何用好干部的角度,深刻指明了孔繁森精神的现实价值。

2003年7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树立五种崇高情感》这篇文章中讲到:“要学习和树立五种崇高的情感。一要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情怀感。二要学习雷锋同志的幸福感。三要学习孔繁森同志的境界感。他有一句名言:‘爱的最高境界就是爱人民。’四要学习郑培民同志的责任感。五要学习钱学森同志的光荣感。领导干部只有学习和树立这五种崇高的情感,才能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切实解决好‘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的根本政治问题,努力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这段话,紧紧抓住了孔繁森精神的本质,即热爱人民、甘当公仆,为我们今天深刻认识孔繁森精神的新时代价值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引。

2004年11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执政意识和执政素质至关重要》一文中讲到:“要像领导干部的好榜样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英模人物那样,做一个亲民爱民的公仆,做一个忠诚正直的党员,做一个靠得住、有本事、过得硬、不变质的领导干部。”这里,习近平同志主要从领导干部应当具有的思想素质和能力素质的角度总结凝练了孔繁森精神。

2010年9月1日,习近平同志已经到中央工作,他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讲话时要求:“要像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王瑛、沈浩等众多优秀干部,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焕发出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贡献了自己的一切。他们牢固树立和忠诚实践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言行一致地回答了什么是共产党员人生最高追求和最大价值这个根本问题。”这里,习近平同志已经回答了如何认识孔繁森精神的本质特征和时代价值的问题:孔繁森精神的本质,就是正确对待和使用人民给与的权力。新时代之所以需要孔繁森精神,就是因为在领导干部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权力观上,孔繁森精神彰显着深刻的时代价值,时代需要这样一种精神境界。

2018年6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在党的教育培养下,山东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和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孔繁森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中国千百年来都把修身做人、立身处世看得非常重要。山东要用这些重要历史文化和革命文化资源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培养更多的好干部。”这段话是在山东讲的,是对山东如何传承和弘扬英雄模范精神的明确要求,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孔繁森精神的新时代价值,具有特殊的指导意义。中国优秀政治文化“修齐治平”的价值观,在孔繁森同志身上得到了完美体现。这也是我们深刻认识和探讨孔繁森精神新时代价值的一个重要维度。

习近平总书记对孔繁森精神五次不同角度的肯定和褒扬,昭示一个真理: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英雄模范人物,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把英雄模范精神作为时代的精神支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更需要构建引人向上、催人奋进的时代精神。

第二,孔繁森精神与新时代要求的契合点。

我们说孔繁森精神具有新时代价值,绝不是牵强附会的,而是因为孔繁森精神与新时代要求非常契合。作为改革开放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精神与新时代新使命具有更加紧密的契合性。这种契合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用两句话来表达。

一方面,新时代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本质要求是:领导干部需要树立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和价值情怀。

习近平同志多次讲过,理想信念是领导干部健康成长的前进方向、是成就伟业的精神支柱,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信念,就是“缺钙”,就会患“软骨病”。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不是空的、虚的,而是体现在具体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权力观上。这“四观”集中到一点,就是领导干部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人生追求和价值情怀。孔繁森精神的本质,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适应时代要求,实现人生追求和价值情怀的完美升华。

孔繁森同志是一个严格要求自己的真正共产党员,是一个克己奉公的领导干部楷模。他的精神境界很高,最本质的方面就是紧跟时代步伐,服从党和国家需要,实现自我价值升华。新时代更需要各级领导干部有这样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正是在这个本质方面,我们说是孔繁森精神具有深刻的时代性,是一个完美的时代典型。

另一方面,孔繁森精神契合了时代之需、回答了时代之问,是出色的时代答卷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使命对每个领导干部都是一场严峻的“大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想,孔繁森同志如果能活到今天,那他就是一个在新时代考试中优秀的答卷人,人民会给他打满分。这就是孔繁森精神的时代价值所在。正是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更好地挖掘和弘扬孔繁森精神的新时代价值。孔繁森同志的人生态度是什么?他是怎样在艰苦环境磨砺中实现自我价值升华的?孔繁森同志的人生经历和优秀品质对今天领导干部的培养和成长有什么样深刻启示?这几个方面,都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空间。对孔繁森精神,虽然过去我们已经做了很多研究与宣传,但从其时代本质层面上说,研究得还很不够,还需要进一步从最本质层面加以挖掘、梳理和宣传。

第三,从孔繁森精神形成和完善的轨迹来看,它具有深刻的时代性。

如果我们把孔繁森和焦裕禄做个对比的话,可以发现,两位都是伟大的时代楷模,都是领导干部的优秀榜样,他们有很多相似和共同之处,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他们的成长过程也有各自不同的特殊性。

孔繁森精神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时代背景下形成、完善和升华的,焦裕禄精神则是在六十年代艰苦创业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完善和升华的。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注重对主观世界进行自觉改造,都是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的自觉升华。但是,具体的时代背景显然又有区别。孔繁森精神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从他八十年代进藏,到1994年因公殉职,正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纵深发展的时期。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后,孔繁森在阿里担任地委书记。毫无疑问,这个大的时代背景对孔繁森精神的形成有着巨大的激励和促进作用。研究孔繁森精神的时代价值,离不开改革开放这个大时代背景和大时代要求。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是“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新时代,更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发扬知难而进、知难而上的革命精神,更需要弘扬为民服务、为民谋利的公仆情怀。这就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对领导干部的最本质要求,这也是我们深刻认识、深入挖掘孔繁森精神新时代价值的时代背景。

从孔繁森精神形成和完善过程来说,起码有四个要素。这四个要素,需要用新时代的视角来加以认识和梳理。

一是传统文化的熏陶。

孔繁森同志出生在聊城,成长在聊城,又在部队当过兵,显然,在他的灵魂深处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齐鲁文化的熏陶。这一点在他的身上体现得非常明显。在母亲面前他是一个孝子,在妻子面前他是一个体贴的丈夫,在儿女前面他是一个慈父,在人民面前他是一个把一生都贡献出来的公仆。孔繁森同志拥有的优秀品格,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齐鲁文化的熏陶是分不开的。聊城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上有很多文化名人是聊城走出来的,有很多文化名人在聊城工作过,聊城很多名胜古迹浓缩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深厚的文化底蕴,无疑会对孔繁森有重大影响。因此,我们需要从 “修齐治平”的传统政治文化精髓、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传统政治文化品质上来思考、理解、梳理孔繁森精神形成的厚重文化背景。

二是先进文化的培育。

孔繁森同志是在马克思主义教育和党的先进文化培育下成长起来的。他当过兵,从事过党的宣传工作,担任过县、市领导工作,马克思主义显然是他成为时代楷模的一个重要精神来源。这一点值得深入挖掘和总结。我们党领导的革命文化在孔繁森同志身上有具体而深刻的体现,他甘于奉献、勇于吃苦,他克己奉公、一心为民,这些优秀品格显然都在本质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所特有的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的精髓。

三是艰苦环境的淬炼。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艰苦的环境能磨炼一个人的意志,也可以淬炼一个人的灵魂。当年的聊城还是一个比较贫困地区,孔繁森同志当过县委副书记、林业局长,工作岗位都是比较艰苦的。特别是在西藏工作期间,在海拔五千多米的高原工作,这样一个艰苦环境,对人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老西藏精神有句话:“你能在西藏生存下来,那就受人崇敬。”孔繁森同志不仅在西藏生存了下来,而且为阿里的发展东奔西跑、日夜忙碌,这种行为何等可贵!这种精神何等伟大!他当然是服从党的需要,这是一个共产党员顾全大局的基本品格。艰苦环境给孔繁森同志带来的不仅是苦,而且还苦中有乐,在艰苦环境中实现了自我价值。艰苦的环境对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共产党员来说,既是一种严峻的考验,更是一种自觉的磨炼。这一点,正是新时代新使命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本质要求。

四是自我修养的升华。

孔繁森精神的形成和完善,归根到底是他严格要求自己、实现自我修养的结果。一个人要成其大业,必须修炼自我。孔子说,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在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就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也就是由必然王国上升到了自由王国。任何一个人的成长都有这样一个过程,你处在“必然王国”时,要受到国家法律的约束、党的纪律的约束,会有很多痛苦和烦恼;当你从“必然王国”上升到“自由王国”时,你就会感到人生的完美、价值的高尚。这也就是马克思讲的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是人的解放和人的自我发展。实现每一个人自由发展成为一切人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即“自由人联合体”,这是人的发展的最终目标和最高境界。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始终贯穿着人如何适应发展目标的需要实现自我修养和自我人格的完善。在这方面,孔繁森同志做到了。在艰苦环境中自觉磨砺自己,在党和国家需要中不断修炼自己,实现了自我人格的完善、自我修养的升华,从而成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一个伟大的时代楷模。

以上四个方面:传统文化的熏陶、先进文化的培育、艰苦环境的淬炼、自我修养的升华,在改革开放这个大时代背景下有机融合,从而铸造了孔繁森同志这样一个时代楷模,锻造了孔繁森精神的时代价值。

二、孔繁森精神具有怎样的新时代价值内涵?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着眼新征程新使命对领导干部的新要求,可以对孔繁森精神的新时代价值做出四个方面的概括:

第一点,顾全大局、听党指挥的坚强党性。

这是孔繁森精神最闪光的特质,也是和新时代要求最吻合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加强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政治建设,将政治意识、政治能力建设放在第一位。政治是什么?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政治就是顾全大局、听党指挥,政治就是坚强的党性原则。这一点,在孔繁森同志身上体现的非常明显。三次援藏,他克服了那么多的困难,只要党的需要,他就义无反顾。他有充足的理由不去西藏工作,但他没有这样做,一次又一次在雪域高原留了下来。孔繁森同志曾经讲过,我对不起我的老母亲,对不起我的妻子,也对不起儿女。这就是个人利益和党的需要的关系,怎么处理?在党的需要面前,在大局需要面前,他没有任何怨言,愉快地服从大局,奔赴西藏、扎根西藏,为西藏发展工作、为西藏人民服务。三次进藏,每次都担当重任,这一经历在领导干部中是少有的,这就是孔繁森同志坚强的党性原则,是孔繁森精神的新时代价值所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种精神尤其需要倍加弘扬。

第二点,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公仆情怀。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对人民的态度,是检验一个领导干部是好干部还是坏干部的最根本标准,也是决定人们对党的干部是否崇敬的一个最根本原因。孔繁森精神的突出体现就是以满腔热忱和厚重情怀热爱人民、服务人民。他有一句名言:“爱的最高境界就是爱人民”,这和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完全一脉相承的。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到“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再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特有的根本立场和价值追求。孔繁森精神就是彰显这一根本立场和价值追求的时代典型。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无我”这是爱人民的最高境界,孔繁森同志做到了,并且转化为自觉的行动。他虽为高官,但生活拮据,为了收养地震中失去亲人的三个孤儿,自己悄悄到医院卖血。这样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党的高级领导干部身上。这是什么精神?是心中无我、惟有人民的精神,是爱民如山、为民似海的情怀。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种精神和情怀,藏族同胞才把他看成“活佛”。可以说,孔繁森同志时刻面临着亲人和人民之间的考验。临行西藏前,他跪在老母亲面前,流下了眼泪。因为他感到长期不在亲人身边,对不起母亲,对不起妻子,对孩子也亏欠太多。但是为了党的事业,为了西藏同胞,他又义无反顾,一次次远离亲人,奔赴雪域高原,把全部的爱奉献给西藏人民。人民就需要这样的领导干部,衷心爱戴这样的好官。他在西藏虽然只有短短几年,但是人民永远记住了他。

第三点,甘于吃苦、勇于担当的奉献精神。

新时代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最突出要求就是要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孔繁森同志就是这样一个勇于担当的人,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领导干部的代表。他无论是在什么条件下,无论是在哪个岗位上,都兢兢业业地工作,认认真真地做事,从不马虎、从不懈怠。尤其担任阿里地委书记后,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他依然为谋求阿里经济社会发展、为谋求阿里人民脱贫致富道路殚精竭虑、奔波劳碌,最后牺牲在工作岗位上。作为领导干部的楷模,甘于吃苦、勇于担当是孔繁森精神的典型意义所在,在今天仍然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强大的心灵震撼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些领导干部以种种“理由”不担当、不作为,做老好人、当糊涂官,尸位素餐,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连钟也敲不响。今天,我们的工作环境不知比当年孔繁森同志的工作环境要好多少倍,我们的生活待遇也不是当年孔繁森同志所难以企及的。对照孔繁森精神,那些受党多年培养却又不想干事、不敢担当,得过且过、混时度日的干部,难道不觉得面红耳赤、无地自容吗?!

第四点,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的价值追求。

领导干部既要有完美自身的人格修炼,又要有崇高的价值目标追求,这就是,清正廉洁、克己奉公,做老实人、办老实事、说老实话,为人民用好权、掌好权,绝不谋求私利。许多教训表明,一个好干部和一个腐败分子的界限,实际上就是一步之遥。你是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还是用手中权力来为自己谋取私利?可以说就是一步之遥,甚至可能是一念之差,就把权力用坏了,堕落为腐败分子。孔繁森同志则在如何用好手中权力为民服务、为民谋利上,真正做到了慎终如始、始终如一。这就是完美的人格修炼和崇高的价值追求的有机统一。

一切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给予的,必须全心全意用来回报人民、服务人民。一个人不管掌握多大的权力,对个人来说都是身外之物。清正廉洁、两袖清风,这既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为官者的最高价值审美,也是新时代领导干部的最高价值标准。孔繁森同志在这方面堪称时代楷模,孔繁森精神在这方面具有深刻的新时代价值。

孔繁森精神的内涵非常丰富,以上四个方面可以说是最本质的。这四个方面,最大的价值内涵就是适应时代要求。顾全大局、听党指挥的坚强党性,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公仆情怀,甘于吃苦、勇于担当的奉献精神,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的价值追求,都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必须的,都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要弘扬的。孔繁森同志正是用他平凡而伟大的事迹,用他完美的人格和崇高的价值,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彰显了一个优秀领导干部应当具有的品质和担当。

三、如何适应新时代要求深入凝练和弘扬孔繁森精神?

适应新时代要求,深入凝练和弘扬孔繁森精神,是摆在全国社科界、全省社科界尤其是聊城社科界面前的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聊城市委书记孙爱军同志已经明确提出了这个重大研究任务,我们应当下功夫做好这方面工作。孔繁森精神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典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深入地研究孔繁森精神、广泛地宣传孔繁森精神呢?在这方面,聊城市已做了不少工作,比如新提拔的干部都要到孔繁森纪念馆去接受教育,这是对的,但是仅此还不够,还需要紧密适应新时代新使命的要求,更深入地研究和弘扬孔繁森精神,使孔繁森精神真正成为聊城市一张亮丽的名片、一座新时代精神的丰碑。

第一,站在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上深入研究和弘扬孔繁森精神的时代价值。

今天的研讨会开了一个好头。聊城社科界乃至全省、全国社科界,要从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的角度,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梳理、解释孔繁森精神。研究的重点非常明确,这就是:新时代对领导干部有什么样的价值要求,孔繁森精神具有什么样的时代价值?从这个角度来选题、来破题,既要符合孔繁森精神的历史逻辑,又要彰显孔繁森精神的时代逻辑。这方面亟待深入研究的题目很多。比如,从新时代年轻干部成长的轨迹看孔繁森精神的现实启示,从新时代新担当看孔繁森精神的时代价值,从“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看孔繁森精神的为民情怀等等。我们可以把题目做小,小中见大,就有特色了。再比如,总书记对领导干部担当精神讲了很多,要根据孔繁森精神进一步揭示:新时代领导干部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担当精神?用孔繁森精神来说话,用孔繁森同志的事迹来论证。

第二,把孔繁森精神研究活动常态化,建立长效研究机制。

比如说,聊城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将来可以形成一个常态化的孔繁森精神研究论坛,每年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研讨。聊城大学孔繁森精神研究中心可以推出孔繁森精神研究重大选题,在全市、全省招标,从而让孔繁森精神研究课题化、导向化。孔繁森精神在全国很有影响,愿意承担课题参加研究的人还是很多的。还可以设立孔繁森精神研究院,引进高层次人才进行常态化、专题性的研究,并创建《孔繁森精神研究》集刊,打造全国新时代孔繁森精神研究的学术高地。长期坚持,必能形成孔繁森精神时代价值的研究品牌,推动孔繁森精神研究工作不断深入。

第三,进一步用好孔繁森精神教育基地。

在目前孔繁森纪念馆和孔繁森精神教育基地基础上,条件成熟时可以考虑成立孔繁森精神干部学院。河南兰考有焦裕禄干部学院,四川广安有小平干部学院,江苏淮阴有恩来干部学院,都是从干部教育的角度来设立的,实践证明很有必要。孔繁森精神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先进典型,如果能在聊城设立孔繁森精神干部学院,影响肯定是非常巨大的。突出对孔繁森精神所特有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向各级领导干部进行系统化、形象化的宣传教育,这不仅对孔繁森精神的进一步弘扬有重要推动作用,而且对促进聊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促进鲁西大地现代化建设,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把孔繁森精神向全社会普及。

孔繁森精神的时代价值,需要向全社会深入普及,使其家喻户晓。我们这一代人知道了孔繁森,被他深深感动,后一代人或后几代人呢?要使孔繁森精神代代相传,就要通过各种形式普及化。要通过各种文艺形式进行宣传普及,小说、电影、电视、戏剧,这方面,目前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明年是我们党建党一百周年之时,更是进一步研究和普及孔繁森精神的极好契机,这方面无疑有很多选题、很多工作需要去做。

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契合新时代的本质需要,不断深化孔繁森精神研究和宣传,使孔繁森精神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得到弘扬和光大,这是新时代赋予新时代理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原载山东社科网、“山东省社科联”微信公众号本文由吴文立同志根据包心鉴研究员2020年10月27日应邀在“新时代孔繁森精神学术研讨会暨聊城市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上所作的主题报告录音整理,并经包心鉴先生审定。该报告正式刊载于《聊城大学学报》2021年第2期(见附件)。包心鉴先生为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山东省社科联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巡视员,山东大学特聘教授、济南大学政法学院名誉院长)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

点击下载PDF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