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报》头版“真理之光”理论专栏刊发了聊城市社科理论专家刘杨和邹庆国学习研究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文章《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五个基本维度》,这是聊城学者首次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头版全文发表理论文章,标志着我市社科理论研究特别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方面上了一个大台阶,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社科界的前列。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五个维度》约2500字,主要理论观点是:往“高处”走,深刻领悟战略地位和根本原则,坚守文化使命和文化担当;往“深处”走,守好文化的“魂脉”和“根脉”,坚定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往“宽处”走,把握核心要义和内在逻辑,提升文化涵养和文化建设能力;往“远处”走,坚持民族立场与国际视野的有机统一,拓展文明视野和人类情怀;往“实处”走,坚持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等。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五个基本维度》的作者刘杨是“羡林学者培育工程”入选专家、聊城市教育考试与教学研究院教研员;作者邹庆国是首批山东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聊城大学党的建设与孔繁森精神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在11月30日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联合召开的全市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座谈会上,文章作者之一邹庆国同志第一个发言,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五个基本维度》核心内容作了现场交流,受到了与会人员的高度评价。为此,市社科联通过《中国社会科学报》山东记者站将这篇理论文章推荐给了《中国社会科学报》。该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是面向全国社会科学界的权威大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学术重阵。为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研究,该报在头版开辟了重榜理论专栏“真理之光”,重点刊发专家学者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质量研究成果,在全国乃至海内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报》头版重榜刊发《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五个基本维度》,在全市社科界引起强烈反响,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备感自豪,信心满怀。许多市外专家学者也通过电话、微信等向作者和聊城市社科联表示祝贺。鉴于此,根据《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聊社规办字〔2020〕1号)及相关规定,聊城市社科联决定将该文章追加立项为2023年度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课题,并采用以奖代补形式资助5000元课题经费继续深化研究。下一步,市社科联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持续实施习语“聊”亮凝心铸魂工程,通过设立专项课题、深化城校合作机制等组织引领全市社科理论专家学者进一步加强研究阐释,力争推出更多高质量研究成果。同时,注重发挥市社科理论界宣讲服务队作用,不断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鲁西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吕文冰)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五个基本维度
刘 杨 邹庆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科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理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
往“高处”走,深刻领悟战略地位和根本原则,坚守文化使命和文化担当。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要往“高处”走。一是有政治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坚持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成功经验、突出优势和根本原则。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坚持党性、旗帜鲜明讲政治,落实政治责任,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坚强政治保障。二是有战略高度。“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世界各国的发展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中华文化的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坚持开展正面文化宣传工作有助于提升舆论引导能力、把握舆论主动权,巩固新时代习近平文化思想舆论引领,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三是有规律有高度。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从规律的高度可以使我们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解达到新高度,习近平文化思想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智慧,所蕴含的对规律的深刻揭示,既能不断提高我们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各种难题的本领,也会不断深化我们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
往“深处”走,守好文化的“魂脉”和“根脉”,坚定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坚定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根本特征和鲜明品格。这种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深厚伟力,源自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逻辑的深刻认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传承与创新,是“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中展现,是坚定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根基所在。在历史的深处寻根溯源,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方法。新文化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并发挥出巨大理论威力。中国共产党作为文化变革的主导者和引领者,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革命理想、革命道路和革命文化,是20世纪中国历史画卷中最为夺目的文化景观之一,是重振文化自信的根基所在,也是我们今天坚定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根基所在。
往“宽处”走,把握核心要义和内在逻辑,提升文化涵养和文化建设能力。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具有高度原创性的科学体系,蕴含着丰富的理论要素。最高层次是“首要政治任务”:“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最高层次的系统核心要素统摄其他层次。基础层次包含10个要素,其中包括7个“着力”、1个“充分激发”、2个“不断”。即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整个理论体系的不断丰富发展。上述10个要素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协同,内在统一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随着实践不断深入,形成日益丰富的科学思想体系。
往“远处”走,坚持民族立场与国际视野的有机统一,拓展文明视野和人类情怀。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习近平文化思想既体现了中国立场、中国价值和中国风格,又展现了胸怀天下、博采众长的世界格局,展现出宽广的世界眼光和强烈的天下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文化和文明的世界性,提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文明交流借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习近平文化思想以高度的人类关怀、开阔的国际视野,对“文明冲突论”“文明隔阂论”“文明优越论”等西方思潮进行了强有力的回击,生动诠释了中国的大国形象、中华民族的文明担当和中国共产党的人类情怀。我们要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古今中外融会贯通,赓续中华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往“实处”走,坚持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要往“实处”走。一是在“明体”中全面领会精髓要义。“明体”是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文化使命“是什么”的具体体现,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和文化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二是在“达用”中深刻把握文化布局。要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文化发展战略部署,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的工作体系,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三是在“贯通”中学用结合、落地见效。立足实际坚持问题导向,明确思路、找准办法,把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过程。把各项工作任务和要求细化量化,以钉钉子精神落到实处,抓出成效,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作者系聊城市教育考试与教学研究院教研员、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12月26日头版“真理之光”专栏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