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聊城与时代同步,实现了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特别是撤地设市以来,聊城历届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不甘人后、奋勇争先,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谱写了奋发图强、跨越崛起的光辉篇章。
一、基本历程
纵观撤地设市以来聊城跨越崛起的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抓住历史机遇,开启跨越征程(1998年至2002年)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聊城同全国、全省的落后地区一样,一直在致力于摆脱贫穷落后的帽子。从20世纪80年代初 坚持“粮棉一齐抓,重点抓棉花”的方针,迅速解决温饱问题,到20世纪90年代初以“兴聊十大工程”为抓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聊城实现了两次较为快速的发展,发出了“天下不敢小聊城”的时代强音。1997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聊城撤地设市。1998年2月,地级聊城市正式挂牌成立。地级聊城市的成立,在为聊城提供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也让聊城看到了实现跨越崛起的可能。
1998年3月,聊城市第九次党代会抓住机遇,首次提出了“加快发展跨入全省中等行列”的总体思路,明确了国民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增长速度,把聊城建设成为山东省重要的交通枢纽、能源基地、陆路口岸和繁荣昌盛的新兴城市的目标任务。此后,聊城市围绕“加快发展跨入全省中等行列”,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先后确定了“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大开放、大招商,促进大发展”等工作思路,全面实施借路兴聊、工业带动、外向带动、科教兴聊四大战略,从而开启了摆脱落后、奋力跨越的新征程。
1998年至2002年,聊城市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龙头乡镇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作为全国唯一市级试点,推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为全国农村税费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先行经验。确立建设卓越秀美“江北水城”战略定位,实施城市亮点工程,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城市管理,城市知名度得到显著提高,城市建设迈出关键的历史性一步。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优化所有制结构;引进和利用外资,加强劳务输出,发展对外贸易。深入开展学习孔繁森活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三讲”教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等,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这一时期,聊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逐年加快,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交通、通信、能源、水利等基础条件也成为全省最好的市之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整体形象显著提升,在许多方面都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跨越发展的态势开始形成。
(二)坚持科学发展,迈开崛起步伐(2003年至2012年)
进入21世纪,随着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全方位开放、推动改革、加快发展成为新时期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必然趋势。2002年6月,山东省第八次党代会发出了不断夺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向着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新山东阔步前进的号召。11月,党的十六大又确立了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目标。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聊城市正视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压力,不断增强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危机感。2003年2月,聊城市第十次党代会明确了“跨越发展实现率先崛起,团结实干建设强市名城”的目标任务,力争发展速度、增长质量、经济总量在山东西部的领先地位和支柱产业、重点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的优势地位,争取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抢占先机、后来居上,不断提高聊城的知名度、影响力和竞争力。12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来聊城视察,充分肯定了聊城农业、工业和城市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对聊城此后一个时期的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指明了前进方向,也更加坚定了聊城跨越崛起的信心和决心。在党的十六大、胡锦涛总书记视察聊城重要指示精神指引下,聊城市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致力跨越发展,迈开了崛起步伐。
2003年至2006年,聊城市加快工业化进程,大力培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旅游业。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不断壮大农业主导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全省率先实行科技特派员工程。打响“江北水城”品牌,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水城特色日益鲜明,城市品味和知名度大幅提升。大力促进群众增收,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荣获国家双拥模范城。加强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平安聊城”建设,维护社会治安。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员“五个好”和“联村自治”得到上级肯定和推广。
2007年4月,聊城市第十一次党代会进一步提出“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为加快建设强市名城实现新跨越而奋斗”的目标任务,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以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现代农业基地、卓越秀美江北水城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建设强市名城、实现跨越发展。6月,山东省第九次党代会发出努力做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的新跨越的号召。10月,党的十七大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作出了重要部署。2012年2月,聊城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又提出了全面建设生态型强市名城实现新跨越的奋斗目标,努力把聊城建设成为山东西部的新兴生态化工业城市、冀鲁豫交界地区的商贸物流中心城市、江北水城旅游和休闲度假目的地城市。聊城市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市第十一次、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要求,坚持“抓二带一促三”与“抓三带一促二”相结合,明确“三农稳市、工业强市、三产兴市、城建靓市”工作方针,着力打造山东东引西拓的 “桥头堡”,开创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局面。
2007年至2012年,聊城市规划建设“一五二”产业基地,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大幅提升民营经济的规模、质量和效益,培植支柱企业和特色产业集群。按照“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生态聊城”的城市定位,制定实施城市发展规划。牢固树立“生态是借贷而不是继承”“GDP增长不等于财富积累”“多做雪中送炭的事”等理念,在全省率先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生态文明市建设动员大会,节能减排工作在省里综合排名位次大幅前移,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达到新的高度。实施“海外聊城”战略,重点企业走出去开发国外资源。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党员干部培训,构建反腐倡廉惩防体系。
这一时期,聊城市紧抓发展第一要务,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经济规模大幅攀升,改革开放取得不断深入,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跨越崛起的步伐更加坚实。
(三)树立先行意识,加快跨越赶超(2013年至2018年)
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的关键时刻,2012年10月,党的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新一轮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热潮开始在全国、全省兴起。2013年4月,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了“东融西借、跨越赶超,把聊城建设成为冀鲁豫三省交界科学发展先行区”的目标任务和“八大富民兴聊战略”,强调要自断后路,背水一战,打好一场抢抓机遇、跨越赶超、“进二争三”的攻坚战。2013年、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山东,对山东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2015年8月,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提出“作风引领、团结实干、争先进位、科学发展”的工作要求,确保经济增长的速度效益和结构调整的升级速率处在全省第一方阵。2017年2月,聊城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又提出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推动聊城发展向着更高水平迈进。6月,山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发出了牢牢把握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奋力开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的号召。聊城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的工作要求,抓住“一区一圈一带”战略叠加机遇,坚持“一二三四五一”的总体工作思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乡村振兴战略、打好三大攻坚战为引领,推动转型升级,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2013年至2018年,聊城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三去一降一补”,全面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在全省率先制定新旧动能转换实施规划和实施意见。打响脱贫攻坚战,培植发展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和精致农业,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茌平耿店村“棚二代”创业实践得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大力推进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聊茌东都市区和高铁客运综合枢纽、高速公路网络、军民两用机场。坚定不移推动质量强市战略,在全省率先建成质量大数据中心。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
这一时期,聊城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城乡环境实现新提升,民生保障达到新高度,为与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跨越发展、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争创全省一流,奋力率先崛起(2019年至今)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确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2018年3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突破菏泽、鲁西崛起的若干意见》,从规划建设高铁新城、打造高端产业发展高地和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发展精致农业和“互联网+物流”新业态、做强阿胶产业链、推进京杭运河旅游产业综合开发等方面给予聊城大力支持,聊城实现跨越崛起迎来了又一个重大机遇。新一届聊城市委审时度势,在 2019年7月召开的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上,明确了“争创一流、走在前列,奋力实现在鲁西大地率先崛起”的奋斗目标,提出要树立“勤勉敬业、敢于担当、马上就办、持之以恒”的工作作风,规划“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绘制了新时代聊城跨越崛起的蓝图。聊城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加压奋进、担当作为,开启了跨越崛起新的篇章。
2019年至今,聊城市加快“制造业强市”建设,加快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产业营业收入突破千亿,绿色化工产业营业收入向500亿级迈进,“十强”产业占比居全省第4位,聊城化工产业园连续七年入围“全国化工园区30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启动高铁新城建设,打造黄河流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入选2021年度省重大和重点项目101个,占全省的6.3%,为近年来占全省比例最高。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省级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实现全覆盖,绿色食品新认证数量及总量居全省首位。坚持双招双引经济工作生命线地位不动摇,形成了江北水城“双招双引”大会、“院士专家聊城行” 等特色品牌,实施“水城优才”计划,开展“千企大走访”,连续9年被评为“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打赢脱贫攻坚战,“已脱贫享受政策贫困人口”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2661元增长到2020年的8889元,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坚定不移推动流程再造,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企业吹哨、部门报到”“企业直通车”“一问到底”平台,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 成功打造“公开聊亮”政务公开品牌和“4012”企业开办聊城品牌,“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改革走在全省前列,“一业一证”改革试点、“交房即办证”改革等工作在全省推广。坚持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全力打好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在全省率先实现确诊和疑似病例清零并且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在全省率先实现规上工业企业100%复工复产,为经济平稳增长提供坚强保障。坚持“把群众的事当成天大的事”的理念,组建新的“12345”市民热线,开展“三遍访”纾难解困集中行动,推动“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乡镇全覆盖,构建起全天候倾听民意、多渠道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通断头路、改造老旧小区、实施雨污分流、修建过街天桥,城市发展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施“蓝天碧水”工程,水环境质量改善幅度居全省第1位。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市干部作风整顿。特别是2021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聊城市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切实做到学史名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用优异的成绩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这一时期,面对异常复杂的形势和前所未有的压力,全市上下提振精气神、凝聚正能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顺利完成“十三五”收官。“十三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按可比口径年均增长4.9%;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4.5%;市场主体数量比2015年末翻了一番;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488元,较2015年增加7239元。2020年,聊城市在全省综合考核中总成绩比上年实现大幅提升,并获得了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单项奖;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压减历史虚收后突破200亿元,同比增长2.7%;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8%;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87.4%。聊城通过了中央环保督察和全国经济普查的“大考”,特别是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淬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格”更强,“含金量”更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一个文明、富裕、开放、秀美的“新聊城”正在鲁西大地跨越崛起。
二、主要启示
撤地设市以来聊城奋力跨越崛起的发展历程,在创造辉煌成就的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对于推动聊城在全省争创一流、走在前列,实现在鲁西大地率先崛起,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市,顺利开启“十四五”新征程,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撤地设市以来,聊城市历次党代会和几次重要的市委全委会都是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会议明确工作目标、决定重大问题,对于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推动聊城跨越崛起具有重要意义,起到了总揽全局的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聊城要实现跨越崛起,就必须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要位置,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增强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政治鉴别力;要把好意识形态总关口,旗帜鲜明地抵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学好用好党的百年历史,坚定不移、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不断开创聊城更加光明辉煌的前景。
(二)必须增强不甘人后的争先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但能否实现 ‘先飞’‘先富’,首先要看我们头脑里有无这种意识。”聊城从来不是落后的代名词, 聊城历届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跨越发展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撤地设市以来,聊城市始终把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跨越作为奋斗目标,从提出“加快发展跨入全省中等行列”,到“全面建设生态型强市名城实现新跨越”再到“与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从确定“东融西借、跨越赶超,建设成为冀鲁豫三省交界科学发展先行区”到“争创一流、走在前列,奋力实现在鲁西大地率先崛起”,每一次重大决策的制定和提出都紧紧围绕跨越崛起这一主题,从而激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无限活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就。实践证明,任何过“太平日子 ”、无所作为的思想,任何小成即满、常规发展的思想,都是与新的形势和任务格格不入的。聊城要实现跨越崛起,就必须始终树立更高追求,始终对每一个1%的可能都付出100%的努力,坚定“总有一个第一名,为什么不是我”的信念,胸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志,锚定目标,迎难而上,咬碎牙也要拼、挤破头也要争,从而赢得跨越崛起的主动和先机。
(三)必须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撤地设市以来,面对起步晚、底子薄的发展困境,聊城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抓住机遇、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渐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聊城历届党委政府注重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把各项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改善民生上。特别是近年来,全市上下牢固树立“把群众的事当成天大的事”的理念,每一项政策的制定和推行,都充分考虑群众意见,维护群众利益。实践证明,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聊城要实现跨越崛起,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凝聚民心,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而凝聚起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
(四)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党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宝贵思想路线,也是聊城奋力跨越崛起所遵循的指导原则和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准确把握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使主观世界更好符合客观实际,按照实际决定工作方针,这是我们必须牢牢记住的工作方法。”撤地设市以来,聊城历届党委政府始终把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本地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从打造“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城市品牌到实施“八大富民兴聊战略”再到实施“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一系列符合聊城实际、具有聊城特色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思路打开了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找到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道路,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聊城要实现跨越崛起,就必须坚持一切从聊城的实际出发,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等战略机遇,深入实施“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大力推进十二项攻坚行动和九大领域改革攻坚,走符合聊城实情的崛起之路,创出聊城特色,迈出聊城步伐。
(五)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也是聊城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也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旗帜。”撤地设市以来,聊城历届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开展了一系列改革。比如,作为全国唯一地级试点市推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在北方城市中较早提出并建设生态文明市,深入推进“一窗受理·一次办好”“交房即办证”等,成为推动聊城跨越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实践证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聊城要实现跨越崛起,就要深化对改革开放规律的认识和运用,坚定改革开放的定力,敢于先行先试、敢于开拓创新, 切实做到有多少发展瓶颈,就有多少改革思路,有多少要素制约,就有多少创新办法,努力打造更具聊城特色和影响力的改革品牌,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本文系聊城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理论研讨会一等奖论文)
作者简介:刘聪,中共聊城市委党史研究院研究三科科长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