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济南市京剧院今天又要到马村演大戏,上次就没有看够,这次一定要早点去啊,占个好位置!”10月14日,全省社科联系统乡村文化振兴理论宣讲暨戏曲展演活动走进第一书记帮包村——莘县张鲁回族镇马村,采取“理论宣讲+戏曲展演”新模式,将戏曲这一“活态”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创造性转化为理论宣传普及的新载体,不断增强理论宣传普及的亲和力、感染力、穿透力,村民们一边听戏看热闹、一边学习受教育,共同感受优秀传统文化戏曲艺术之美,领悟乡村振兴的文化内涵。
破陈规除陋习——理论宣讲接地气
聊城市社科理论界宣讲服务队成员、东昌府区市委党校教师胡海洋以《倡导移风易俗 共建文明乡风》为题作了宣讲报告。她结合现实中的红白喜事、邻里交往等内容,结合具体生动的人物和事例,联系实际生活经验,深入浅出的讲解陈规陋习带来的危害,通过展示山东各地新时代文明乡风的典型经验和成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婚事新办、厚养薄葬、破旧立新等移风易俗新风尚,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懂、记得住、做得到”,引导广大群众从自身做起,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事事文明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宣讲内容接地气,聚人气,村民反响热烈。“胡老师的课讲得真接地气儿,句句都说到了我们的心坎上!村里一些人总认为办喜事、丧事就得大操大办,这样才有面子,细想起来,真是浪费不少钱。”村民王大爷说道。
讲文明树新风——戏曲展演来助力
阴差阳错,兜兜转转,人生无常情意长;婀娜婉转,幽默诙谐,传统京剧谱新章。济南市京剧院带来的梅派名剧《凤还巢》是精彩绝伦,叫好又叫座。“今天早晨一大早就有群众到村委会打问,昨天的戏怎么没唱,今天早晨也没看见唱,到底还唱不?”“肯定唱啊,老大爷,您这是看错时间了。我们这次还是邀请的济南市京剧院,二月二古会他们带来的是《遇后龙袍》和《四郎探母》,这次唱的是《凤还巢》,下午1点在丈樱路西侧,村委会路口斜对面广场准时上演,您一定要早一点过来啊,在前面看得清、听得准!” 在活动现场的省社科联驻村第一书记丁纪伟说道。
《凤还巢》角色形象鲜明、生动有趣,剧情紧凑、引人入胜,被称作“一出戏里没有坏人的梅派喜剧”。演员们通过唱念做打、一招一式,流畅动听的唱腔,将传统戏曲文化的独特魅力展现给台下的群众;村民们也用热烈的掌声和关切的话语回应演员们的敬业,表达出对精彩演出的喜爱和对全体参演人员的感激之情。特别是现场还有两位小朋友,跟着爷爷奶奶全程观看,被演员们惟妙惟肖、矫健身手深深的吸引,相信可以在他们的心里种下戏曲的种子,让国粹经典薪火相传。
“这是我第一次切身近距离观看京剧,我平时主要听豫剧,我认为京剧枯燥无味,悠长拖沓,难以听懂,但多次听老街坊们说到过上次的京剧展演活动非常精彩、非常好看,这次我打定主意一定要到现场看看,也确实给我了一个全新的体验:京剧原来这样好听好懂,让我这种京剧‘门外汉’也能看懂剧情,希望我们丁书记能够邀请他们再来村里多唱几次。”村民吕大爷说道。
“村民们喜欢听戏也喜欢唱戏。这次京剧院能再次来村里表演,村民们非常高兴,二月二古会京剧院演出结束后,很多村民就感觉意犹未尽,活动结束后久久不愿离开,想着能够多唱几场,本次活动很多村民早早来到广场等待戏曲开唱。不仅是我们村,周边村庄甚至大王寨镇、俎店镇等相邻乡镇也有好多村民大老远赶过来听戏,大家都对此次表演非常满意,都说唱得特别好。演出结束后,老百姓们也都在纷纷鼓掌,都在喊没听够,让再唱一场。”丁纪伟说道。
有智力有质量——科普赋能“新乐章”
近年来,全省社科联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实际,团结带领广大社科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走进基层,广泛开展“社科润心”志愿服务活动。特别是近两年,省市县层层组建社科普及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创新开设“双月课堂”,打造乡村文化振兴“四个一百”工程,组织开展了大量村民喜闻乐见的社科普及活动,激发乡村活力,全面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持。
据了解,省社科联驻村第一书记将按照《省社科联关于加强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普及的工作举措》具体要求,认真落实《山东省社科联贯彻落实<山东省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指导方案(2023-2027年)>工作举措》,利用现有村级文化设施,整合资源、精心策划,培育富有乡土文化特色、体现社科工作特点、具备科普宣传功能的村史馆。在此基础上,与聊城市、莘县有关科普基地签订科普共建服务乡村振兴协议,推动社科普及资源与服务联动对接,促进优质文化资源下沉,打通社科普及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奋力谱写社科赋能乡村文化振兴“新乐章”。
供稿:丁纪伟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