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孔繁森精神形成条件、价值内涵及新时代意义(柴腾虎)
时间:2020-03-24
字号:

论孔繁森精神形成条件、价值内涵及新时代意义

柴 腾 虎

孔繁森同志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二十五年了,二十多年来,党和国家给了他许许多多的荣誉: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新中国100位感动中国人物 、改革先锋、建国70年最美奋斗者等等,这些荣誉对他来说都是当之无愧的,也是对孔繁森精神的充分肯定和褒扬。

在纪念孔繁森同志逝世25周年之时,我们进一步研究孔繁森精神形成条件、价值内涵及新时代意义,用孔繁森精神为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正能量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一、孔繁森精神形成的条件分析

孔繁森精神的形成包括孔繁森同志本人生活、工作的客观环境对自身的影响和他不断地对自身主观世界的改造两个方面来分析。

孔繁森精神形成的客观条件:

第一,孔繁森生长在礼仪之邦,系中国孔氏大家族第74代后裔,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尤其是敬老爱幼、抚孤恤贫的崇高品行更为突出。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尤其是在齐鲁大地这块沃土里更是根深蒂固。其中“务实革新、兼容并包”、“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以诚待人、讲信修睦”、“简约自守、力戒奢华”和“清廉从政、勤勉奉公”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传统思想与理念都充分体现在孔繁森的做人、做事与做官的全过程中,并且到西藏后发扬到了极致。

第二,为人诚实,吃苦耐劳的齐鲁遗风在他身上完全表现出来。

山东人多以“为人诚实,吃苦耐劳”。这些优秀基因在孔繁森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孔繁森最感人的事迹恐怕要数他两次援藏了,这在全国也是少见的,在高级干部中更是绝无仅有。其实,孔繁森援藏要比别人付出的多得多:老母年仅九旬,妻子常年有病,孩子都未成家,他自己有严重的痔疮和失眠等疾病。两次援藏,每次组织上找他谈话,他都痛快答应。1992年底,西藏自治区党委任命他担任阿里地委书记。此时孔繁森第二次援藏工作的期限已满。自治区领导找他谈话征求意见,他还是那句话:“我服从组织决定。”这里除了坚强的组织观念外,不怕苦、不怕累的优良品质也是一个重要作用。

第三、孔繁森青年时期在人民军队“大熔炉”造就了他助人为乐、勇于奉献的高尚品质。

人民解放军是座“大熔炉”,在这座“大熔炉”里,孔繁森努力要把自己锻造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在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下,特别是学习雷锋活动的开展,更使他有了奋斗目标。他常常把自己的零花钱资助给家里有困难的战友,他常常帮助别人干内务。古道热肠、助人为乐成了孔繁森性格中最突出的特征,他把这一特征体现到了他一生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孔繁森逝世以后,许多人自发参加了骨灰安放仪式,有的人是从几千里之外赶到的,这里边,就有许多是二三十年前曾经得到过孔繁森帮助过的人。

第四、孔繁森从事工作后,基本上都在党政机关工作,使他能够更多地接受党的教育和组织培养。

孔繁森一生中工作有多次调整,但他基本上都在党政部门工作。这在客观上为他更多地接受党的教育和组织培养提供了便利。孔繁森在平时除了能够认真学习,坚持写心得笔记,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外,他身上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不管职务有何变化,工作有何调整,他都没有中断过与一些老首长、老领导的联系,经常汇报工作和生活情况,以取得更多的教诲和指导。

第五,孔繁森经常深入基层,体察民情,藏族人民对他的深情厚谊又进一步激励他知难而进、献身高原。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孔繁森同志有一句名言: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孔繁森两度援藏,春秋十载,心中装着党,装着人民,阿里地区的7个县,30 个区他全部到过,106个乡他去了98个,好多区、乡他都去了好几次,总行程达8万公里。他访贫问苦,经常倾囊相助;他宁愿自己受冻,也要脱下仅有的毛棉衣裤,救助贫户御寒。平时,如果机关工作忙,有几天下不去,他就开始惦记一些病人和贫困户。

第六,阿里地区特殊的环境和一些特殊事件,使孔繁森进一步陶冶了情操,坚定了意志。

一般来说,在艰苦条件下人们互相之间的依赖性更大,特别是在阿里地区极其艰苦恶劣的环境中尤为如此。在阿里,孔繁森讲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藏族离不开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也离不开藏族。孔繁森在西藏生活、工作多年,艰苦的自然条件使他更懂得团结互助的重要,因而,在班子团结、干部团结和民族团结问题上,孔繁森堪为楷模。

提起西藏,尤其是阿里,许多人望而却步。孔繁森之所以义无反顾地去勇挑重担,除了他具有坚强的党性以外,阿里特殊环境中的一些特殊事件和人物对他也有一定的影响。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老西藏精神”,对西藏每一位干部群众无疑都有或大或小的影响,而先遣连精神又是阿里地区得天独厚的一种精神食粮。

1950年,解放阿里先遣连136名指战员其中有63名牺牲在了阿里,西北军区授予他们为“进藏先遣英雄连”,136人各记一等功一次。毛泽东、朱德和王震等老一辈革命家都对先遣连有很高的评价。孔繁森一上任地委书记和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就给先遣连老战士写信,“阿里再穷也要让你们过好晚年”,他多次到先遣连总指挥李狄三墓前祭拜,他不止一次在大会上讲要学习和发扬先遣连精神。

孔繁森去世后,他的衣冠琢在狮泉河烈士陵园,和李狄三墓紧挨在一起。

2019年70大庆国庆阅兵和群众游行活动中,先遣连旗帜和孔繁森塑像先后走过天安门。

原普兰县委书记刘继华,从上海来到阿里,一干就是25年,大年初一还带着仪器在测量道路。

原阿里地区政协副主席王惠生,被人们称为活着的孔繁森。1995年7月,王惠生与孔繁森一并获得了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奖,当他开完会把孔繁森的奖章带回阿里时,孔繁森却已经因公殉职。

阿里还有许许多多可歌可泣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孔繁森,成为孔繁森精神的营养品和动力源。

以上六点孔繁森精神形成的客观条件,或多或少,或大或小,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很少有人能像孔繁森那样,把以上六条都集中于一身。

其实,孔繁森精神的形成,除了上述外因条件,更多的是源于孔繁森好学善问,勤于思考,十分重视自觉改造主观世界,注重人生修养,这些正是孔繁森精神形成的内因条件。

二、孔繁森精神价值内涵

在我们党和干部的队伍中,曾经涌现出张思德、雷锋、焦裕禄、任长霞等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他们不愧是实践党的宗旨、弘扬理想人格的光荣典范。

但是笔者认为,没有任何人能像孔繁森这样一个在特殊条件下造就的“复合型”、“多维度”的先进典型。孔繁森精神的先进性、广泛性和持久性是很少有人能比的。

二十五年了,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社会与经济发展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孔繁森精神非但没有过时,反而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那么,在新时代条件下,孔繁森精神的价值内涵表现在哪些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关键;……领导干部首先要自觉涵养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再次重申要坚持不懈锤炼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 

“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事业重如冈底斯山”,这是我为孔繁森去世后写下的挽联,是对孔繁森人生经历和思想境界的高度概括。孔繁森所具有的精神特质,正是习总书记和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所有党员、干部的要求和号召。

一是要坚守忠诚品质。对党和人民忠诚是最重要的政治品德。孔繁森同志作为西藏干部的代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做到始终永葆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始终忠诚于党的事业。我们就是要向孔繁森那样,做一名真正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自己入党誓词的忠诚党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 孔繁森同志先后两次援藏,第二次期满后又去了更加艰苦的阿里地区,对于面临的困难,他非常清楚,但他更清楚,去西藏,去阿里,这是党的事业的需要,对党忠诚,首先要服从组织,毫不含糊地完成好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在当前形势下,对党的忠诚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务必在思想上与行动上与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两个维护”作为座右铭牢牢刻在心上。

二是要弘扬担当精神。孔繁森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他能够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完全彻底地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最大担当和最高追求。他有一句名言,我们当领导干部,就是为了让老百姓的日子往好里过。在第一次援藏的岗巴县他经常深入乡村、牧区与群众一起干农活、修水利;在拉萨市,他跑遍了全市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乡、村办小学、敬老院和养老院;在阿里,为了摸清实际情况,他深入调查研究,求计问策,寻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不到两年的时间,他跑遍了全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他在给女儿的信中写到“阿里地委书记,这个称谓不仅是一个职务,一份履历,而且是一份责任,一副担子。”担当意识跃然纸上。

三是要保持干净操守。清正廉洁是对领导干部的起码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就是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住考验,严守党纪国法,自觉做到秉公用权、不以权谋私。”居官自律,清正廉洁,一心为公,恪尽职守,是孔繁森精神最具特点的内容。他生活极其节俭,去世的时候身上只有两件遗物:仅有的8.6元钱及他的“绝笔”——去世前四天写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

孔繁森在政治生活中,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能够做到廉洁自律、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要时刻保持人民公仆本色,做到廉洁修身,清白齐家,干净干事。真诚地追求和实践共产主义人生价值观。

廉洁奉公、公私分明是官员的底线,领导干部要正好家风、管好家人。孔繁森不让儿子使用公家的一页稿纸,不用机关小车,自己推着家里的平板车让老妈在街上看花灯,所有这些都体现了他严以律己,克己奉公的优良品质。

在当前形势下,以孔繁森为榜样,充分理解和学习孔繁森精神的价值内涵,对于我们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扭转伦理道德滑坡的现象有着很强的针对性。

三 、孔繁森精神的新时代意义

25年了,孔繁森精神历久弥新,尤其是我们国家在进入新时代全国上下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和党中央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作为全党的长期任务的大背景下,孔繁森精神对于强化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感更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995年4月,孔繁森的先进事迹在全国一经宣传,立即产生了强大的轰动效应,可以说是亿万人的心灵被震撼、亿万人的良知被唤醒、亿万人的道德在复苏。  

一封封书信寄向阿里,有要求去阿里支援阿里建设的,有为阿里发展献计献策的。许许多多的人在孔繁森精神的鼓舞和感召下,在不同岗位上传承与践行着孔繁森精神。

北京残疾青年施纪平,他带着自己辛辛苦苦积攒的五万元积蓄,历尽千辛万苦踏上了阿里高原,全部捐献给噶尔县小学,后来他又带去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亲自题写的“孔繁森小学”花岗石校牌和孔繁森同志的半身塑像,并为改善办学条件四处奔波,筹措资金,购买设备。25年来,他一直用残腿走在追寻孔繁森的路上。

2019年国庆前夕,施纪平荣获了全国残疾人中唯一一个“建国70年共和国勋章”。

黎穆萨,孔繁森生前曾多次为他解决困难,他的事业一步步发展壮大,但他一直不忘孔繁森当年对他的教诲,救助失学儿童,资助困难大学生,得到了西藏自治区无数次的表彰和奖励。

阿里地区改则县物玛乡抢古村党支部书记尼玛顿珠,多年来以孔繁森为榜样,勤勤恳恳为群众办事,带领群众走出贫困。去年到今年,他和孔繁森一样,被授予“改革先锋”和“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冈巴县的阿旺曲尼老人是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援藏时在冈巴县的秘书兼翻译,他从心底里敬仰孔繁森。30多年中,他时时刻刻以孔繁森为榜样,为冈巴县奉献了一生。当黑龙江卫视邀请他做“致敬英雄——纪念孔繁森”专题节目时,他硬是拖着癌症晚期的身体,远道参加了节目录制,泣不成声地向人们讲述了他所了解的孔繁森,节目播出后时间不长他便离开了人世。

在孔繁森遇难的新疆塔城托里县,当地两次重新为他修建了纪念碑,目前正在修建纪念园。托里县委只要有重大活动或干部提拔、积极分子入党等,都要到纪念碑前进行祭奠或宣誓,不少路过的人,也不止一次来到他的纪念碑前转转看看,人们都在心底里纪念这位仅仅是路过此地而因公殉职的“好公仆”。

太原润民环保集团作为第一家“孔繁森精神传承与践行基地”和“馆企共建试点单位”,通过孔繁森事迹展览等系列活动,党建活动有声有色,员工素质显著提高,他们正在把孔繁森精神与工匠精神结合起来,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工作氛围和精神动力。

时代造就英雄,时代需要英雄。随着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和核心价值观的不断深入,孔繁森越来越受到人民的敬仰,孔繁森精神越来越被人民传承和弘扬,近期孔繁森纪念馆每天爆满的观众以及全国许多地方掀起的宣传、学习孔繁森热潮,就是最好的例证。

在全党正在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时候,孔繁森精神愈加弥足珍贵。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相信孔繁森精神必定会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以德治国步伐,强化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一股磅礴力量。

作者系山西润民环保集团党委书记

摘自:《光岳论坛》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