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聊城市社科联、聊城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召开纪念季羡林先生逝世15周年座谈会暨羡林学者培育工程推进会,共同缅怀季羡林先生的杰出成就和崇高风范,继承和弘扬季羡林先生爱国精神和严谨治学精神,激励全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以季羡林先生为榜样,不断推出更多高质量研究成果,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聊城篇章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市政协副主席李涤尘出席会议并讲话。民盟聊城市委会主委、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郝光华出席会议。会议由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吴文立主持。
季羡林先生(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聊城市临清康庄镇官庄村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并曾担任聊城大学名誉校长。他精通12国语言,对印度语文文学历史的研究建树颇多。
季羡林孙女季清女士和季羡林的学生、《季羡林全传》作者梁志刚先生分别视频致辞。季清在致辞中对举办此次纪念活动表示感谢,回顾了季羡林先生的教育观念、关于人生的认识和高尚品德,并希望羡林学者培育工程的学子和专家们不断学习和进步,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大众,为我国的发展进步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梁志刚在致辞中指出,季老对家乡感情非常深厚,他生前曾经十次回到故乡,为故乡的经济建设、文化发展、教育事业呕心沥血。他说,季羡林先生倡提的爱国、孝亲、尊师、重友,敬业、博学、求实、创新精神,是一个羡林学者应当具备的品质,希望后辈的学者们向季羡林先生学习,发扬和赓续他的精神。
山东社科院临清运河研究院院长、临清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井扬,首届羡林学者、聊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处长、商学院院长、教授杨宏力,首届羡林学者、聊城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教授孙剑,第二届羡林学者培育对象、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学术主任梁甲瑞,首届羡林学者青年专家、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市委党校副教授韩晓辉,临清季羡林先生资料馆讲解员赵紫云6位同志作了交流发言,从不同角度回顾了季羡林先生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表达了对季羡林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坚定了拼搏进取、不断进步的信心和决心。市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王文通报了羡林学者培育工程进展情况。郝光华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季羡林先生与民盟》为题回顾了季老的人生历程。
市政协副主席李涤尘在讲话中指出,季羡林先生是一位爱国者,是学术界的一代宗师。他爱护青年,关心人民,始终心系桑梓,关注支持家乡发展。作为家乡人,特别是对聊城社科界来说,我们为有这样一位享誉中外的学术大师而深感自豪。2020年9月,市社科联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创新实施了以季老名字命名的“羡林学者培育工程”,不仅是山东省第一个市级社科人才工程,而且在全国地级市中也是仅见的,展现了聊城在推动新时代社科人才改革、强化社科队伍建设的担当作为。羡林学者培育工程作为一个平台,为青年学者提供了众多政策支持,大家要珍惜入选机会,继承和发扬季老拳拳的爱国之心和严谨的治学精神,做新时代的优秀青年学者,努力把“季羡林”这张文化名片擦得更亮。要发扬爱国精神,坚持胸怀祖国、服务人民。要发扬创新精神,坚持勇攀高峰、敢为人先。要发扬求实精神,坚持追求真理、严谨治学。要发扬奉献精神,坚持淡泊名利、潜心研究,不慕虚荣,不计名利,不断取得有价值的原创性研究成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社科力量。
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吴文立在总结讲话时表示,作为家乡的社科工作者,我们在追思缅怀季老的同时,更要传承弘扬季羡林先生严谨治学精神,从前辈手中接过文化的接力棒,为繁荣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做出积极贡献。要切实增强向季羡林先生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立德修身,锻造过硬本领,带动更多青年学者不断成长。要擦亮“季羡林”这张文化名片,加快启动羡林学者创新团队计划,构建结构合理、梯队衔接的“羡林学者+”骨干人才体系。要当好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库”“智囊团”,着力强化服务实践,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聊城市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新杰,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副校(院)长闫振勇,市委党史研究院副院长、三级调研员尹彦超,市政协综合六处副处长李猛,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副主任张东方,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统战部部长崔爱民,各高校社科联、东昌府区社科联和临清市社科联负责同志,羡林学者培育工程入选专家,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育库成员代表,《中国社会科学报》及省、市新闻媒体的记者出席会议。
来源:山东社科网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