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成果推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产业融合发展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时间:2024-11-08
字号:

徐鹏杰(聊城大学)

image.png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产业融合发展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获评聊城市第三十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该文发表在《财经科学》2023 年第 12 期。

 一、成果背景

 实现共同富裕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的目标追求。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核心构成和重点难点,没有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就不可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新型集体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在现代农村社会的典型存在形式,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载体和物质保障。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我国农村生产方式的重要变革形态,是推动城乡融合、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对于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愿景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二、综合水平

(一)研究内容

 基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作用机理,利用2009-2020年30个省域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产业融合发展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表明,从富裕维度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产业融合发展兼具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能够显著提升农村整体富裕水平;从共享维度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能够有效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共享水平。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仅通过产业融合发展中介变量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施加间接影响,而且与产业融合发展形成联动,互促互进联合助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研究还表明,基层组织治理能力和集体经济经营模式均关系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影响集体经济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驱动效果;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绩效评价显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能够有效防止两极分化、缩小城乡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愿景目标的有效方式和重要推动力。

(二)政策建议

 1.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供制度保障。要不断提升农村基层组织治理能力,优化农村基层组织治理结构,压实基层组织在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中所担负的责任,坚持以增进村民福祉为导向发展集体经济。

 2.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发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产业融合发展的联动效应。各地区要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创新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为农民增收开辟新渠道;加快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村市场化进程;构建集体经济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联动机制,以产业融合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两者融合互促。

 3.创新集体经济经营模式,助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各地区应当结合当地外部经济环境、制度环境、资源禀赋、要素特点等创新集体经济组织模式,学习借鉴“抱团发展”组织管理形式,因地制宜地创造科学高效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走集体经济创新发展之路。

 4.建立以公益优先和服务社会为导向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共享制度。村集体组织对于集体经济的留存累积要坚持遵循公益优先与服务社会的基本原则,真正实现从政府“输血”向集体“造血”转变,努力实现集体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三、主要创新点

(一)研究选题与方法创新。关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指标测度的相关研究较少,且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研究多集中于理论探讨。对此,本文从富裕维度和共享维度构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从收入、资产和分配情况三个方面构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从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多功能性发挥和农业服务业融合发展三方面构建产业融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量化测度三者发展水平;并借助动态面板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考察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产业融合发展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

(二)研究内容与观点创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能通过产业融合发展间接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二者还存在交互效应,能够联合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农村基层组织治理能力和集体经济经营模式均显著影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驱动作用,并且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作用明显,能够显著提升农村地区整体富裕程度和农民群体富裕水平。

 四、成果应用价值

(一)拓宽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思路和内容,丰富了二者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逻辑机理。通过构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和产业融合发展的衡量指标体系,从规模化和市场化视角厘清二者影响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内在理论机制,利用动态面板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探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和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拓宽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方法,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二)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和产业融合视角研究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实现的机制与路径,同时考虑基层组织治理能力、经营模式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对形成农村集体经济与产业融合发展优化互促的发展格局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为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实现提供科学可行的政策建议和制度安排。

 作者简介

2e5593845b1efee801012dc77740c261_640_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webp

 徐鹏杰,男,1975年12月生,聊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经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聊城大学光岳英才第一层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产业经济与农村经济,研究方向包括区域协调发展、产业融合与共同富裕等。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重点项目、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0余项,以第一作者在《经济学家》《财经科学》《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近5年首位公开发表CSSCI来源期刊以上学术论文19篇,两篇论文分别被《新华文摘》2020年第15期、2022年第19期全文转载,系聊城大学建校以来经管学科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的仅有两篇,在国内学术界和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反响;另有2篇学术论文被《新华文摘》论点摘编,5篇学术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首位荣获山东省第三十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山东省第三十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山东省第二十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等30多项。学术成果入选“中国政治经济学最具影响力的200篇学术论文(2020-2022)”榜单,也属学校首次。

编辑:吴金锦

审核:李新杰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