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友(聊城市文物事业服务中心)
《秦风晋韵一馆收——聊城山陕会馆研究》一书获评聊城市第三十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该书由山东友谊出版社正式出版,是一部深入探究聊城山陕会馆这一历史文化瑰宝的学术著作。本书不仅为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古代商业文化与地域文化交融的大门,还详细描绘了聊城山陕会馆的历史脉络和文化内涵,为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立体的视角。
一、内容概述
本书围绕聊城山陕会馆展开了全面而细致的研究,通过详尽的资料搜集和严谨的研究,深入挖掘了会馆背后的历史与文化底蕴。内容涵盖了会馆史话、因运而生、前世今生、匠心独具、锦绣装成、同舟共济、梨园风流、诚通天下、保护利用等九个章节。在历史文化方面,本书深入探讨了会馆背后的商业文化和地域文化内涵,详细阐述了山陕商人在聊城的商业活动以及会馆作为他们的聚集之地所承载的功能。它不仅是商业交流的场所,更是文化传承与融合的象征。山陕两地商人的秦风晋韵在这里汇聚,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会馆的建筑艺术入手,本书详细剖析了其建筑结构、风格特点。书中用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会馆的雕梁画栋、飞檐斗拱,这些精美的建筑元素融合了秦晋两地的建筑特色,展现出大气磅礴又不失细腻的艺术风格。读者可以领略到山陕会馆作为古代建筑杰作的独特魅力,仿佛置身于会馆之中,感受历史与艺术的交织。
二、主要特点
一是提供丰富的会馆文献资料。作者通过严谨的学术研究,详细勾勒了聊城山陕会馆的历史脉络,从建筑风格、商业运作到社会功能,多角度展现了这座会馆的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本书详细介绍了聊城山陕会馆筹建、发展、衰落、保护等不同历史时期的情况,把会馆的发展与聊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有机结合起来。书中收录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老照片和实地考察资料,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立体的会馆形象。深入挖掘的大量珍贵的有关聊城山陕会馆的文献资料,犹如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窗户,让我们得以窥见会馆的发展脉络。
二是开展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与一般泛泛而谈介绍会馆的旅游书不同,本书不仅仅局限于会馆的建筑特色,还涵盖了其历史背景、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等多个层面,让读者了解到山陕会馆不仅是古代建筑,更是一个社会组织机构。例如,对山陕会馆为什么落户聊城,为什么山陕商人合作建设会馆,关公文化在山陕会馆中的作用等等,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视角。阅读本书,可以领略到山陕会馆的历史韵味,感受到运河商业文明的博大精深。
三是进行了深入的文化分析。聊城山陕会馆作为地域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书中对其在文化传承和融合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细致的历史考证和深刻的文化解读,使得这座古老的建筑仿佛重新焕发了生机,让读者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烟火气息。特别是关于山陕会馆的装饰艺术和关公文化的全面分析,让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其中,对“赵匡胤输华山”“衣锦还乡”“戒贪图”等装饰图案的解读,属于创新成果,弥补了聊城山陕会馆研究的空白。
四是学术价值与可读性兼具。本书以深入浅出的写作风格,将复杂的学术研究内容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文字,使专业学者和普通读者都能从中受益。书中精心绘制的插图,生动地展示了会馆的建筑风貌和精美装饰,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其艺术之美。书中大量精美的图片,包括会馆建筑的各个角度、精美的雕刻图案等,这些图片与文字相得益彰,让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聊城山陕会馆的魅力,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无论是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读者,还是从事相关研究的专业人员,都能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独特的体验。该书不仅是建筑史和商业史研究者的宝贵资料,也是喜爱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读者的必读之作。它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山陕商帮的历史认识,也为理解中国传统社会的商会组织提供了新的视角。既具有严谨的学术性,为专业研究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又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叙述,吸引了广大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读者。
作者简介
王庆友,1973年10月出生,1994年7月自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毕业,目前担任聊城市文物事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文博副研究馆员。
在职业生涯中,长期致力于聊城文化的推广工作。以“宣传文化、文化宣传”为核心,采用多种方式讲好聊城文化故事,并在《中国文化报》《中国文物报》《文化月刊》等国家级媒体上发表文章,以宣传聊城文化。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致力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与发展,展现聊城丰富的文化内涵。围绕聊城文物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黄河国家战略的实施等重大项目,开展了专项研究。参与或主持编辑了《山东自助游丛书(聊城卷)》《聊城文化遗产大观》《文化聊城丛书》等十余种图书的编撰,为弘扬聊城的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践应用,以充分发挥其价值。在专业刊物,发表了多篇具有学术价值的论文和研究报告,并将这些成果应用于文物保护、展览设计等具体项目。近年来,研究成果荣获省部级奖励2项,市厅级奖励5项,获得聊城市文化英才称号,为聊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编辑:吴金锦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