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丨刘珊珊:深入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引领高校外语教育工作新航向
时间:2024-09-26
字号:

深入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引领高校外语教育工作新航向

刘珊珊


就学习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性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决定》全文两万多字,共15个部分、60条,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涉及教育、科技、人才、金融、土地、外贸、医药等,全部是体制、机制、制度等层面的改革,是党的历史上又一重要纲领性文件,开启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这次会议不仅是对过去改革的总结,更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指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二、立足工作实际,推动全会精神落地生根

全会强调了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性,这为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需要更加深入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不仅要专注于学术研究,还要积极参与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为推动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将其落实到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全过程。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时代新人。全会指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强调完善立德树人机制的重要性。在高校外语教学中,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通过完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等手段,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外语教学中进一步做好“三进”工作,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高校、进教材、进课堂”,推动外语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继续推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理解当代中国”系列英文教材进课堂,并继续进行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也是推进课程思政和新文科建设的重要举措,有力促进了外语学科和大学外语教学改革。

二是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决定》中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包含七个“聚焦”。其中之一是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全会还强调了文化自信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这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供了新的文化视角和思考方向。高校作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阵地,应该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加强文化自信的培养和传承,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贡献力量。

高校的外语教学也应更加贴近时代主题,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在教学中将传统文化融入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播中国文化;深挖案例素材,活学活用优秀文化资源,确保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语言教学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发挥在政治方向性、价值导向性和文化引领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升师生的文化自信,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这也是高校外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是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学术水平和影响力。全会提出要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并在巩固和提升传统专业优势的前提下,拓展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领域。9月4日上午,市委书记李长萍到东昌学院调研时强调,要结合本地发展需求,扎实做好学科建设、高端人才引进、研发平台设置等工作,强化科技创新赋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9月5日下午,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百顺到东昌学院调研,并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时强调,要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学校建设,不断提升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走好内涵提升、特色发展之路。这进一步要求我们在高校工作中要加强学科建设,教师应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改进教育教学,提升学术研究水平。同时鼓励教师开展跨学科研究,组建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团队,整合优势资源,培养更多具有跨学科背景的创新型人才。

四是加强对外联系与合作,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决定》中提到要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市委书记李长萍到学院调研时强调,要高品质、高标准、高水平推进学院建设,聚焦聊城产业发展,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更好服务和融入地方发展,为聊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为落实以上精神,学院可以通过加强与政府、企业等社会各界的合作与交流,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实现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例如,学院依托商务英语专业的跨境电子商务方向,与山东网商集团、聊城市跨境电商产业园、聊城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等建立合作关系,进一步推动资源共享,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为校地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合作互利共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顺应应用型本科高校要立足区域性、应用型的人才培养任务,继续扎根地方经济社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满足地方人才需求,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深入领会全会精神,将其融入到教育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中,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为学院和地方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贡献力量。 

 (本文系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外国语系副主任、副教授刘珊珊在聊城市社会科学骨干培训班暨羡林学者培育工程研修班上的发言)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